桃園石門秘境一日遊
高鐵桃園站集合出發 【桃園客家文化館】 『桃園市客家文化館』Taoyuan City Hakka Culture Park 座落於桃園市龍潭區,於97年3月起陸續開放展場供民眾參觀,97年8月配合桃園市客家文化節正式全面營運。桃園市客家文化館以客家文學及客家音樂為推廣核心,結合動靜態展示、 客家表演藝術及客家文化意象,透過多元形式推廣客家藝術及文化,展現客家精神,使客家文化得以永續推廣並向下傳承。 【角板山行館】 角板山行館園區包含戰備隧道、蔣公行館、雕塑公園、樟腦收納所等多個特色景點。角板山戰備隧道建於民國52年,用於戰事爆發時保護國家元首安危,並對外下達作戰指令,如今隨著軍事色彩淡去,成為遊客遙想當年戰地風光的好去處。隧道外的林蔭步道設有雲豹、穿山甲、台灣黑熊等台灣原生種的動物公仔,走進地下20公尺深的隧道,100公尺長的隧道壁面,繪有互動式3D立體壁畫﹔「毋忘在莒、效忠國家」標語、迎面而來的子彈與埋伏的水鬼,營造50年代的軍事場景。 沿著戰備隧道旁的避難步道可通往角板山行館,裡頭豐富的圖像、影音史料,除了介紹蔣公的事蹟,也有不少與家族成員互動的珍貴文物。由行館前步道直行,自思親亭遠眺,大漢溪貫穿那結山的河階地形一覽無遺﹔蔣公常與此懷想故鄉浙江溪口。 行館旁全台首創的雕塑公園「溫室提案」、「人形狐狸」、「飛龍在天」等由12位世界級藝術家創作的裝置藝術,與自然完美融合。園內種有松、柏、梅、竹等樹種。每逢梅花季,2公頃大的梅園,尤其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參與賞梅、野餐、品茶,還有大地遊戲等動態活動,動靜之間品味花季之美。 遊客中心旁的日式建築-樟腦收納所,現為全台僅存的樟腦廳舍。19世紀樟腦產業繁盛時期,角板山是重要的樟樹產地,而砍伐後的樟樹於收納所集中後運往工廠製腦。持續向南行可抵生態池,沿著木棧道繞池而行,可欣賞大量的台灣水龍、燈心草、睡蓮、菖蒲等水生植物構成的盎然景致,頗為愜意。一旁的樟腦展覽館(原護衛宿舍),展示有樟腦提煉過程與相關歷史事紀。 【石門山】 石門山又名小竹坑山,因位處石門水庫西側而得此名,海拔高度550公尺,山頂上有一個一等三角點,視野遼闊無比,天氣晴朗時甚至可以看到台北的101大樓,為台灣小百岳之一。 步道平緩坡度不大,兩側林木蓊鬱,走起來十分愉快,此外,每逢假日於勞工育樂中心附近總是聚集不少攤販,走完步道再吃點小吃非常充實,相當適合闔家前來。此外,這裡是賞油桐花的好去處,當四五月時常見白花一路撲滿路徑,煞是美麗,除此之外,也是觀察生態的好地方;若說石門山是桃園縣龍潭鄉最受歡迎的步道,實在當之無愧。 【石門水庫】 石門水庫曾經是遠東最大的水庫,目前亦是台灣北部的重要水庫之一,一年四季,湖光山色,風景秀麗。石門水庫對外可連接十幾個旅遊景點,園區大小公園綠樹成林,有自行車步道,也有環湖遊艇,提供旅客多元的休閒樂趣。 【雕塑公園】 慈湖紀念雕塑公園」的園區是大溪鎮公所在西元1997年所設立,但到了2000年才有銅像移置到園區。佔地面積達4公頃的園區,也是全球唯一為單一個人的雕像所設立的紀念園區,園區以現有的自然環境增添庭園、小橋、與山水的造景,相當的典雅。目前是由(慈湖風景區管理所)負責將這些銅像妥善安置。 「慈湖紀念雕塑公園」所擺設的是來自於全台各地所拆除的國父、蔣公銅像,這些銅像有大、有小,有大家所熟析的全身、半身像,也有坐姿與騎馬的塑像,每一座銅像皆具其時代背景,每一座也都具有藝術價值。整個園區透用步道將所有銅像擺放位置串聯在一起,走在這個含有藝術氣息、庭院造景、及小橋流水的步道上,相當富有閒情逸致。 【三坑老街】 被喻為龍潭第一街的三坑子,是個道地的客家村。昔日三坑子是河道上最繁華的碼頭之一,熱鬧非凡。不過隨著大圳的竣工,大漢溪水位驟降,三坑子的商業功能也逐漸式微。三坑子老街就位於桃園市龍潭區,範圍大致上是以永福宮為聚落的核心,向外至黑白洗,老街呈現外窄內寬的型態,饒富古味,吸引許多遊客駐足。三坑子老街保留了客家的傳統特色,另外也是「大尾鱸鰻」、「愛讓我們在一起」等片拍攝地,值得一遊。 三坑子的起源可推溯在康熙年間陸細番對於龍潭的開發,直到乾隆九年(西元1744年)才有漢民移居在此。該地為一河階地形,其上有三條河流分別注入大漢溪,於台地面上形成三處坑谷,即為三坑子地名之起源。 **如需加購高鐵車票,請洽服務人員** <行程注意事項> *最少出團人數 2 人,當參加人數未達上述規定的最少成團人數時,將取消旅遊行程,於出發日前 3 天發出取消旅遊的 Email 通知。 *本行程為司機兼導遊服務,提供景點諮詢,並無提供導遊導覽服務。 *服務人員將於出發前一日與您聯絡,請務必確認網路功能順暢並留意手機通訊軟體訊息。 *行程內容皆為可行性的安排,但司機仍會依照當天交通狀況、天氣因素及景點停留時間,與旅客討論後視情況調整。 *九人座車旅客人數最多7人,敬請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