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大溪之旅
桃園高鐵車站集合出發
【木藝生態博物館】源於北歐的「生態博物館」概念,提倡「居民」才是核心角色,顛覆了一般人對博物館的刻板印象,不但是台灣首座冠以「生態」二字的博物館,也是目前除了宜蘭與金門外,台灣西部地區首創的無圍牆博物館。走訪大溪,處處可發現兩百餘年的歷史縮影,自1810年代就有木器業在此紮根,經過兩百年的發展,仍可在現今的和平老街、康莊路、信義路與員林路等地,發現許多木器行與製材廠林立,堪稱台灣木器產業重鎮。另一方面,在1901年改制後的大嵙崁支廳設置於此,而在普濟路一帶陸續興建的警察宿舍群,也形成獨特的警察生活圈,見證了大溪百年的警政發展史。木藝生態博物館本著保存文化資產與結合在地社群的理念,推出「大溪木藝產業」和「大溪常民生活」兩大核心主題,將公有館舍重新修繕,空間涵蓋武德殿及22戶日式宿舍群,採分年分階段修繕開放,同時串連起當地各個歷史街屋,將整個大溪打造成一座人文博物館。目前博物館第一個對外開放的館舍就名為「壹號館」,是1920年代興建的日式高架平房建築,也曾作為大溪國小校長的日式宿舍。前屋主是大溪初級中學英文老師陳茂林,其夫人陳王翠梧女士曾在屋內教授裁縫,宿舍門口高掛「溪光縫紉補習班」的場景,牽動了許多大溪婦女的共同回憶;從原來私人生活場所變身成為公共空間,也讓老房子有了新的生命力。為了重現大溪木藝風華,這座壹號館保留了木造日式外觀,展示以「木藝」為主軸,內容涵蓋了木藝、食物、宗教等常民生活文化,戶外設有「新玉清木器」設計的大溪老街牌樓造型長木椅,室內則有「協大木器」打造新的木桌椅,搭配生動的影音導覽,在在訴說著大溪古往今來的歷史文化。
【大溪老茶廠】走訪大溪老茶廠,悠然開啟一場名為「品茗時光」的旅程。1926年日人興建角板山工廠,即大溪茶廠的前身,從此寫下大溪製茶的輝煌歷史,可謂當時的「茶金新貴」。然而1956年一場祝融之災讓茶廠幾乎全毀,自2010年開始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著手重建,才將這隱沒半世紀的茶韻風華,以新舊交融之姿,重現於世人眼前。大溪老茶廠外觀以印度大吉嶺茶廠為藍圖,內部空間則是台日複合,極具多元文化。藍色為建築主色調,不論是窗櫺與樑柱、造型層架、牆面、藝術畫作等,不張揚的藍色調與這棟磚造混合檜木屋架的製茶工廠顯得格外契合,在這片「大溪藍」下,時光洗鍊出的沉靜美感與古董製茶設備,悠緩低語禪風裡的茶話。 品茶香、品人文,茶廠裡的每一隅都使人沉醉。靜水池旁漫步,感受遠離都市的片刻寧靜;堆砌百餘片茶磚的普洱茶牆,啜飲一口歲月芬芳;曬書區放鬆,在文字的世界無須理會時間;茶書屋與友對坐,一同喫茶聊日常;別忘了在塗鴉本上揮灑畫筆,為這趟小旅行留下美好註記。順應自然是大溪老茶廠恆久不變的經營原則,製程無任何農藥添加,提倡食的安心、食的有機,所有產品皆通過SGS檢驗合格。每月開放舒食自助餐名額預約,15道當地時令佐以茶香,口感純粹、味甘清爽,使旅人連味蕾也享受茗茶的風雅韻味。另有每日供應的常態套餐,淺嚐極簡卻回味無窮的食飲文化。
【大溪老街】大溪是桃園最早發展的地方,透過大漢溪小帆船行駛淡水河,與大陸貿易興盛,造就了許多商號與商賈。日治大正時代流行巴洛克建築風格,和平路、中山路等老街,各商號融合巴洛克式繁飾主義和閩南傳統裝飾圖案,包括希臘山頭、羅馬柱子和中式的魚、蝙蝠等祈求吉慶的圖案混合,形成一種大溪專有的特色。和平老街因為開發較晚,老屋的保存狀況也較好,街上特色商店林立,十分熱鬧。大溪老街週邊有大溪橋、李騰芳古宅、寺廟古蹟、武德殿文化古蹟及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等知名景點,當然更要品嚐老街上傳統的台灣古早味小吃、體驗台灣童玩,尤其是大溪豆干、月光餅、花生糖、豆花、碗粿、湯圓等,都是不容錯過的台灣道地美食!絕對是來到桃園,感受道地台灣味必去的景點之一!
**如需加購高鐵車票,請洽服務人員**
<行程注意事項>*最少出團人數 2 人,當參加人數未達上述規定的最少成團人數時,將取消旅遊行程,於出發日前 3 天發出取消旅遊的 Email 通知。*本行程為司機兼導遊服務,提供景點諮詢,並無提供導遊導覽服務。*服務人員將於出發前一日與您聯絡,請務必確認網路功能順暢並留意手機通訊軟體訊息。*行程內容皆為可行性的安排,但司機仍會依照當天交通狀況、天氣因素及景點停留時間,與旅客討論後視情況調整。*九人座車旅客人數最多7人,敬請注意。